點此新增文字...

潘鳳珠珠心算心得分享

作者:潘鳳珠 

簡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畢業

            明正補習班班主任

 

心得分享:珠心算的背景重要性與文獻探討

     珠心算是我國固有的國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甚為廣泛,學習珠心算者,較一般人更容易處理生活中計算問題,也由於學童能快速解題,較易形成為他們喜歡數學的原因,所以有正面的影響,尤其對於兒童腦力的發展更是有助益。其實只要有真正深入了解珠心算者,都知道珠心算確實有啟發智慧的功能論證,也深受專家學界及教學實驗效果的肯定,相信有無限發展的空間與存在價值。

 

壹、珠心算背景

     珠算與心算的算法相同,簡言之就是在熟練打算盤的基礎後,形成腦圖像,在頭腦裡運算珠子記住圖像轉換成數字。也就是先要練習打算盤熟能生巧,打好算盤基本功;再模擬打算盤,逐漸把算盤珠子形成腦圖像;進而脫離算盤,在頭腦裡進行運算。在探討珠心算的同時我們先來了解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背景。

 

一、珠心算的過去

     黃國榮(2005)談及,我國國民小學在課程標準之數學科內設有珠算的教學課程設計,可知我國過去小學階段對珠算的教學當為重視,國小四到六年級都必需學習珠算。國中也開設各種不同的科目供學生選修。珠算也是屬於其中之一科,於國二上下學期每週各開二小時,國三則各開二至三小時,可見我國當時對珠算教育頗為重視。

二、珠心算的現在

     台灣珠算教育的重心是遍佈在坊間各地的才藝班、課輔安親班、或專業補習班,這些民間教育中心配合學校上課外時間予以教導國小及幼稚園學童,每週約上課2次,每次90分鐘之珠心算教育。全台灣大多數課輔安親班都有開設珠心算班這門學科,適齡兒童(5足歲至12足歲)中約有30%以上學過珠心算,而平均每位學童學習年限約為一年至一年半,是兒童才藝中,學習人數較多和較普及的才藝(葉宗義,2006)。

 

   教育部目前在商業學校珠算課程刪減,甚至國小數學課程也刪除後,學習珠心算人數雖銳減。然而,推動珠心算教育的民間團體,仍繼續努力倡導珠心算教育對兒童啟發智慧的功能性,也獲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 所以目前兒童學習珠心算人數普遍增加,學習年齡層也降低。當今為了配合兒童的學習,所以目前珠算和心算檢定是分開測驗的,根據全國測驗辦法,將測驗級數分別從基礎的15.14.13.12.11.10. 9.8.7.6.5.4.3.2.1級再進入1段2段3段至最高10段。目前國、高中以上同學除了可參加檢定之外,又可參加國家商業計算技能檢定,國家目前只辦理丙級和乙級測試,若合格者部分學校可註記列入申請學校加分。

 

三、珠心算的未來

     珠心算一定可有它光明的未來,但一定要靠大家通力合作,踏實耕耘。希望籌設珠算學術研究中心、促進現代最新科學知識技術與珠心算充分的結合、早日整理編纂珠算史料文獻、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增加珠心算人口,提昇珠心算活動之層次、民間團體、基金會或企業機構應積極參與珠心算活動、珠算團體或聯盟應積極作為,領導珠(心)算不斷改良,不斷努力(李建興、王壽子,2006)。珠心算教育從由具體 (算珠) 而至半具體,再轉變無形的珠碼,即影象化、抽象化,亦稱之為心算 (珠算式)。此際,已提升學童的計算能力、記憶力,顯現學習珠心算的效果。目前國家為了專業技術更設置「商業計算證照」丙級和乙級考試,給具有此專長的大孩子繼續發展其珠心算領域(楊渠弘,2006)。

 

     專家與學者都不斷從事研究,將祖先留下的這塊寶「珠心算」,融入到基礎的數學中,對我們都直、間接的獲得助益。依時勢所趨,珠心算教育必須往下紮根,放眼培育兒童的基本珠心算能力,進而提升其數學計算能力,與智力及潛能開發。

 

貳、珠心算才藝相關文獻

一、珠心算歷史

      算盤大概可推定是紀元前三、四千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至地中海一帶的地區所發明。當時的算盤稱為「土砂算盤」,那是以細砂或粉末覆蓋在一個木板上,而木板上各行分為十位、百位,並在其上以線條或記號來表示數目,其後逐漸發展出以小石頭來代替繡砂,最後逐漸發展成為在有位數的板上「線算盤」來計算(引自張福壽,1995)。

     據歷史學家的研究數字先於文字而發生,在漢朝數學家徐岳所著的數術記遺這一本書裡頭已經有了珠算的名稱,及有關於算盤形狀之記載。到了六朝甄鸞對於算盤更有詳細之說明,從此逐漸加以演進之結果,算盤的型式也代代不同,而珠算的口訣,亦因時代有差異,到了明朝已很成熟,且經程大位加以總括敘述,集珠算方法之大成,編成「算法統宗」,而完成一部偉大的珠算著作(張欽梁,1998) 。

     在中國古時候就使用竹子或木頭所做成的棒子來計算,也有使用未被穿在棒子上的珠子(古代中國算盤)來計算,中國到了十五世紀左右,計算工具以算盤為主流。韓國的算盤模仿中國的算盤,從中國傳入韓國時期不太明確,但是韓國使用算盤之前,已經有竹算。日本被推估是在十六世紀末期才傳至日本,當時的算盤代表五珠的有2個,代表一珠的有5個,後來日本人加以改良而成為現在普遍使用,代表五珠的有1個,代表一珠的有4個的現代算盤(黃國榮,2005)。

 

     從以上學者文獻得知算盤的歷史悠久,且珠心算發展無論在台灣、中國、韓國、日本、歐洲都有輝煌的發展史,甚至擴展到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各國。因為研究者相繼在1993年帶領學生至韓國、1996年至新加坡、1997年至美國、1998年至加拿大和印尼各地比賽,世界各地都盛況推廣珠心算活動,所以珠心算無論在美洲、亞洲都掀起一股熱潮。珠心算無論在歷史上或是國際上,都能這樣綿延不斷發光,是因為有很多學者、專家不斷的在推展,所以研究者對本研究更感意義非凡。

 

二、珠心算教育概況

     葉宗義(2006)指出在「台灣地區兒童珠心算教育發展概況」一文概述了由於教育當局認識失誤,取消或削弱珠算課,使學校珠算課程受到一定影響。為什麼說台灣的珠心算教育,在教育當局漸不關心的情況下,仍有絕處逢生新局面呢?可分幾方面分析;珠心算教育對兒童心智上之啟發以及對學業上之幫助,民間努力推動各項活動如檢定比賽和教學觀摩等,最重要的是近幾年投入教學工作的尖兵都是年輕具高學歷,有企業化管理概念的知識份子,因此,給予珠心算教育包裝了符合時代潮流的新風貌。

     日本的小學生的數學與理科之成績世界名列前茅,其來有自: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昭示其國人云:「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廢墟中很迅速地恢復過來,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主要原因,乃是因日本人勤奮努力外,得力於日本數百年來因承受珠心算的薰陶,早已成為數學的民族,就因為是數學的民族,所以使日本成為高科技的經濟強國,其所以為數學的民族,乃是四、五百年來日本人勤於學習珠心算的原故」(張欽梁,1998)。

     珠心算教育以4歲至13歲的孩子為對像最有效,採用上一下四的珠算模式通過科學訓練,使孩子們在腦海中產生一個想像的算盤圖像進行心算,即“在腦子裡打算盤”,正是這一方式掀起了世界珠算文化熱 (朱希安,2000) 。

     美國人曾經發給每一位小學生一台計算機,刪減計算教學的時間,實施的結果卻導致學生計算能力的普遍下降,許多教育家與數學家才認識到「不具備基礎的計算能力,則不會養成數學上的思考能力」,因此美國教育家把「算盤當成新文化引進加以培育,在全美數學教育上發揮作用,加以推廣」,結果發現學生對數學產生自信心,並對其他學科之學習及生活上之反應均會顯出迥然不同的積極性。由此可知從美國新數學運動的曲折過程,可見珠算有其不可取代的功能(黃國榮,2005) 。

     隨著社會變遷,計算機、電腦等新工具相繼問世,珠算教育的推展難免面臨挑戰。但珠心算教育有啟發智慧的功能論證,深受專家、學界及教學實驗效果的肯定,未來仍有無限發展的空間與存在價值。 (揚渠弘,2006)。

     表示「在珠算上下功夫,從數學上看效果」,把開展珠心算教學活動的目標,從提高計算能力上升到開發智能,再落實到提高數學質量上去。關鍵是在計算方法上,用珠心算來代替筆算式心算,仍保留筆算運算的形式;這項實驗已在小學數學教學上帶來一系列的正面效應,取得顯著效果。珠算融於數學是新事物,將不斷總結經驗,取得更大成效(朱希安,2000)。

 

     從以上學者文獻上得知台灣地區兒童珠心算,在教育當局漸不關心的情況下,民間還是努力推廣,又從學者文獻得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都認為,日本成為高科技的經濟強國,數學的民族,是日本人勤於學習珠心算的原故。現今美國把學習珠心算當成新文化引進加以培育,在全美數學教育上發揮作用,加以推廣,可見珠心算有其發展的必要性,學習珠心算已成為國際推行的活動之一。

 

     很多孩子如台大醫科吳若薇、北醫李彥璋、台大顏子晏、成大博士蘇育德、興大張得倫…。皆與我分享當時他們因為小時候有學過珠心算,所以在求學或生活方面都有很大影響,同學們的文章我有分享,有興趣者可參閱。

 

 

 

 

 

  學會總部   高雄市前鎮區明道路52號

電話 : 07-8319229

    ©2012 Ming Jeng Alrights Reserved                                                                        傳真 : 07-8224504

 

網頁最佳瀏覽器為  Firefox